25年前那个德国工程师的醉话,现在听起来简直像个笑话。当年他说中国100年都造不出燃气轮机,结果呢?我们只用了四分之一的时间,就把这个“工业皇冠上的明珠”摘下来了!这不是什么励志故事,而是一个关于傲慢与打脸的现实案例。那些曾经卡我们脖子的技术,现在一个个被我们攥在了手里。这背后,是中国工程师用无数个不眠之夜堆出来的逆袭。
那个德国人可能永远想不到,他的一句醉话,成了中国燃气轮机研发的催化剂。2000年国家立项时,没人敢打包票一定能成。1400度高温下纹丝不动的“一级静叶”,光是材料配方就试了上千次。实验室的灯经常亮到凌晨,废掉的零件能堆成小山。但中国人最擅长的,就是把“不可能”变成“已实现”。
2019年G50点火成功的消息,直接让西方同行坐不住了。60%的热效率是什么概念?相当于每发1度电比对手少烧30%的燃料。当年卖我们猴版机器的公司,现在得反过来研究我们的专利。更讽刺的是,当年那家派专家来“指导”中国造盾构机的德国维尔特公司,后来被我们收购了——学生把老师的招牌给摘了。
有人说
有人说这是运气,但看看高铁车轮、太空望远镜镜头、3000吨起重机,哪个不是从被卡脖子到全球领先?CJ-1000A航空发动机马上拿证,半导体也在突破。这些领域我们起步晚,但追得快。因为中国人明白:核心技术买不来,跪着求更求不到。
那些年的技术封锁,现在看反而是最狠的鞭策。当年卖我们设备时趾高气扬的外企,现在得琢磨怎么和我们合作。就像网友说的:“以前是你们爱卖不卖,现在是你们爱买不买。”这种转变,靠的不是口号,是实打实的技术碾压。
现在再回头看那个德国人的嘲讽,反而要谢谢他。没有这种刺激,可能就没有今天中国高端制造的爆发。这个世界从来只尊重强者,而成为强者的路只有一条:把别人吹的牛,一个个变成现实。接下来该轮到芯片、光刻机了——等着看吧,时间不会太久。
场内配资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