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陈甜田 通讯员 冯洁
近日,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产科、新生儿与新生儿重症科、儿外科、烧伤整形外科、伤口造口护理中心等多学科联动,成功救治一例日龄仅2天、体重仅1490g、“消化道穿孔”的危重早产儿。
患儿母亲是“高龄产妇”,孕31周时在当地医院发现“血压高200/120mmHg”,慕名就诊于滨医附院产科。入院当天即诊断为“重度子痫前期”,病情凶险,需进行急症剖宫产手术。为确保产妇及胎儿安全,剖宫产术前,产科专家团队会同新生儿与新生儿科救治团队制定了周密的手术方案,术中由新生儿复苏及转运团队在旁全程提供实施新生儿相关技术保障。
患儿出生胎龄31周+5天,出生时有“窒息”表现(呼吸费力、哭声低弱、皮肤颜色紫绀),营养发育差、体重仅为1490g(属于极低出生体重儿),伴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在手术室内由新生儿复苏团队完成窒息复苏后,随即转运入新生儿与新生儿重症科给予呼吸机辅助通气、静脉营养支持等治疗。
患儿出生后36小时在尚未进行肠道内喂养的情况下,出现了进行性加重的腹胀,同时各项血液检验指标提示重症感染,床旁急症腹部X线立位片提示“气腹”。经儿外科副主任耿磊团队分析研判病情,考虑患儿存在“新生儿小肠穿孔、肠狭窄、胎粪性腹膜炎”,需进行急症手术挽救生命,与家属沟通病情后,家属表达了充分的信任及配合,终于在患儿出生后46小时为其完成“回肠部分切除、回肠端侧吻合、回肠造瘘术”,手术过程顺利。患儿术后当天即可自主排大便,术后第2天便开始肠道内喂养。
展开剩余45%为确保患儿病情恢复顺利,术后每天均有新生儿科与儿外科医师进行联合查房,制定针对性治疗计划。同时,由创伤修复中心、伤口造口修复中心专业人员定期为患儿进行手术创面换药,并对患儿父母进行手把手的造瘘口修复培训指导。
7月15日,患儿已康复出院,出院时体重已增至2200g,自主全量进奶,规律排大便,后续将于新生儿门诊及儿外科门诊定期随访复查。
新生儿肠道穿孔是新生儿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具有起病急、病情重、进展快、病因复杂、临床症状不典型的特点,死亡率极高。近年来,新生儿手术技能、麻醉及围术期监护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但该病病死率仍然较高,且并发症多。
发布于:山东省场内配资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