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咱们的邻居朝鲜,很多人脑海里浮现的画面可能还停留在一些固定的印象里,比如整齐划一的队伍、宏伟的纪念碑,感觉那里的时间走得比别处慢一些。
但实际上,那里正在发生着一些超乎我们想象的变化,尤其是在首都平壤,一些新的景象和生活方式正在悄然兴起,甚至可以说是日新月异。
根据一些近期去过平壤的人士观察和记录,那里已经不再是我们印象中那个单一刻板的模样,而是展现出了令人惊讶的活力和现代化的一面。
最直观、最震撼的改变,莫过于平壤街头的景象。
过去,汽车在朝鲜是稀罕物,大部分是公家车,私人能拥有的,往往是国家为了表彰那些在国际比赛上拿了金牌的运动员,或是功勋卓著的模范人物而赠送的“礼物”,数量非常有限。
但现在,一种黄色牌照的车辆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平壤的道路上,这就是真正意义上的私家车。
这个变化的背后,是朝鲜在2024年颁布并实施的一部重要法律——《私家车利用法》。
这部法律从根本上承认了个人拥有汽车的合法性,为私家车市场化打开了大门。
法律规定,年满十八岁的朝鲜公民,只要符合条件,就可以到国家指定的专卖店购买汽车。
当然,这个过程并不是简单地一手交钱一手交车,而是有一整套相当严格和规范的流程。
首先,想买车你得先有驾照。
为此,专门的驾驶培训机构也随之出现,学员需要参加为期四十天的培训,内容包括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考试合格后才能拿到驾照。
买车之后,车主还需要去公证处对这笔财产进行公证,然后到车辆登记机关办理登记、领取黄色的私家车牌照,并且必须购买相应的保险。
法律条文规定得非常细致,比如一个家庭目前只允许购买一辆私家车,现役军人不允许购买,而且车辆不能用于商业运营,比如跑出租。
如果车主想转让车辆,也必须通过国家指定的回收机构进行,不能私下交易。
政策一放开,市场的反应是立竿见D影的。
短短半年多的时间里,平壤就新增了两千多辆私家车,据说还有很多人正在排队等待购买。
目前市面上的私家车,价格大约在一万三千美元左右,其中大部分都是我们中国生产的汽车,也开始有电动汽车的身影。
这个新事物的出现,立刻带动了一系列相关产业的发展,从汽车销售、驾驶培训、保险公证,到后续的加油站、停车场、洗车、维修、零部件供应等等,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正在迅速形成。
当然,也带来了我们非常熟悉的大城市烦恼——停车难。
由于过去的城市规划和居民楼设计几乎没有考虑过私家车位,现在平壤也开始面临停车场严重不足的问题。
据说,未来新建的住宅区都将规划建设地下停车场,以应对日益增长的汽车保有量。
除了看得见的汽车,看不见的数字生活也在朝鲜快速渗透。
朝鲜的手机普及起步虽然不算早,但速度却异常迅猛,现在除了学生,几乎是人手一部,不少人甚至有两部手机。
这背后是两大通信运营商的竞争,一个叫“高丽link”,主要提供3G服务;另一个叫“强盛”,已经升级到了4G网络。
有了网络基础,社交和支付的变革也就水到渠成。
一款叫做“金达莱”的手机应用,功能上很像我们的微信,可以进行语音通话、发送文字和图片,已经成为朝鲜年轻人之间最主要的沟通工具。
更具颠覆性的,是一款名为“三兴电子钱包”的支付应用,它的推广力度非常大,国家甚至规定在许多消费场所必须使用电子支付。
这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支付习惯。
过去,尤其是在涉外消费中,因为外币找零困难,商家常常用口香糖之类的东西代替零钱,很不方便。
现在用电子钱包就完全解决了这个问题。
这个钱包的设计也很有特点,界面上同时显示两种货币余额,蓝色的数字代表朝鲜本国的货币,红色的数字则代表外币(主要是美元)。
因为在朝鲜,像打出租车、支付手机上网费等许多消费场景都需要使用外币,这样的设计让支付变得非常便捷。
当然,享受这种便利也是有成本的。
手机上网需要额外支付费用,而且是用外币结算,一个月的流量费换算下来可能需要十几甚至二十美元,这对当地普通人的收入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随着经济模式的变化和个人财富的积累,平壤的消费市场也呈现出高端化和多元化的趋势。
一些新建的商业综合体,比如“柳京金光商业中心”和“乐浪爱国金刚苑”,其内部装潢和商品档次,完全可以和国际上的高端商场媲美。
里面不仅有商铺,还集成了餐厅、咖啡厅、儿童乐园、健身房等多种业态。
让人惊讶的是里面的物价,很多商品的价格甚至比国内还要高出好几倍,比如一件中国制造的衬衫标价一百多美元,一台新款的华为笔记本电脑标价超过两千美元。
按理说这样的价格会让人望而却步,但现实是,商场里不乏前来购物消费的朝鲜本地顾客。
这背后既反映了在国际制裁环境下,进口商品流通成本高昂的现实,也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朝鲜社会内部收入差距正在拉大的现象。
除了购物,人们的休闲娱乐方式也越来越新潮。
平壤的一些新地标成了年轻人追捧的“网红打卡地”。
比如在新建的和盛地区,有一家名为“和盛金刚馆”的餐厅,设计非常独特,它建在两栋高楼的十七层空中连廊上,长达九十多米,部分餐桌的地面是钢化玻璃,可以直接看到脚下的车水马龙,既时尚又带点刺激感。
这里供应着融合了西餐和日料风格的精致菜肴,吸引了大量追求生活品质的市民前来体验。
而更能体现朝鲜年轻一代精神面貌的地方,可能要数一些新兴的啤酒屋。
在一家叫做“牡丹商店”的啤酒屋里,每到夜晚就座无虚席,清一色都是年轻人。
大家围坐在桌前,桌上摆着巨大的五升装扎啤桶,气氛热烈。
墙上的大屏幕播放着来自中国、俄罗斯等国的流行电视剧,当熟悉的插曲响起时,全场几百名年轻人会不约而同地跟着大声合唱,歌声、欢呼声此起彼伏,场面热烈而奔放,充满了活力。
这种景象,让人仿佛看到了我们国家改革开放初期,年轻人对新文化、新生活方式的渴望与激情。
这些变化,从街上奔跑的汽车,到人手一部的智能手机,再到年轻人聚集的时尚餐厅和啤酒屋,共同勾勒出了一个更加立体、多元和充满动感的平壤。
它告诉我们,这个国家正在用自己的方式,努力跟上时代的步伐,积极拥抱变化。
虽然这条路走得并不容易,面临着各种内外部的困难和挑战,但那种渴望发展、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情是真实而强烈的。
这些正在发生的深刻变革,不仅改变着朝鲜人民的生活,也为外界提供了一个重新认识和理解这个邻国的新视角。
场内配资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