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一直都盯着美国那高达36万亿美元的天量国债,那各位知道中国的国债规模有多大吗?
根据我国财政部披露的报告,2024年末,中国政府债务余额为82万亿元,其中,国债为35万亿元,地方债为47万亿元,注意,单位是元,不是美元。债务占GDP的比重为60.9%,显著低于G20国家118.2%的平均水平,也低于美国的134%和日本的260%。
那我国的债务上限是多少呢?同样是根据财政部的数据,2025年,全国政府债务限额将提升至99.85万亿元,其中,国债的限额为41.86万亿元,地方债的限额为57.99万亿元。
从发行节奏来看,2025年国债净融资规模预计达6.66万亿元,总发行量约为14.83万亿元,较2024年增长15%以上。地方债新增限额为5.2万亿元,叠加用于化解隐性债务的再融资债,全年地方债发行量预计为9.91万亿元。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国债结构向长期化倾斜,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量高达1.3万亿元,旨在为国家两重两新项目提供低成本资金。
在债务结构上,中国国债以内债为主,外债风险很低。
截至2025年5月,境外机构持有中国国债仅2.1万亿元,占比不足国债总量的6%,且集中于主权基金和央行等长期投资者。这种结构降低了国际资本流动对债务稳定性的冲击。
利息负担轻是中国国债的另一优势。
当前10年期国债收益率约为1.65%,远低于美国的4.4%。2024年国债利息支出占财政收入的比例仅为2.7%,而美国则高达20%。低利率环境源于通胀压力弱和货币政策宽松导向,为财政的持续发力创造了空间。
隐性债务化解成为近期政策焦点。2024年启动的10万亿元隐性债务置换计划,通过发行政府债券,置换城投平台高息负债,旨在五年内将隐性债务透明化。例如江苏、天津等高风险地区,已通过再融资债降低利息负担30%以上。但部分专家认为,考虑到城投表外负债规模高达25万亿元,现有的化债规模仍需扩容。
综合来看,中国国债规模虽持续增长,但风险整体可控。未来需要关注的重点,是财政扩张与经济增长的协同效率,以及隐性债务化解的实质进展。
场内配资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